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已被证实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有效固定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寰椎椎弓根置钉进钉点较寰椎侧块置钉技术的进钉点上移到了寰椎后弓,这样可避免侧块置钉显露进钉点时引起的静脉丛和C2神经根的损伤,因此寰椎椎弓根置钉技术可减少术中出血以及C2神经根损伤引起的枕部疼痛。然而,由于寰枢椎解剖结构复杂,传统徒手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难度很大,置钉过程中一旦出现偏差即有损伤两侧椎动脉、内侧脊髓、神经根的风险。实验针对寰枢椎脱位患者,使用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术后对患者进行CT扫描,借助Mimics软件测量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度。研究旨在探讨使用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可行性,同时进行置钉准确度分析。
1998年,Radermacher等在进行腰椎置钉时,率先使用了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研究证实了3D打印导板辅助椎弓根置钉可行性。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3D软件的研发,更多精细设计的3D打印导板开始用于脊柱外科的置钉。目前脊柱外科应用比较广泛的导板是使用逆向工程设计制作的通道型导板。通道型导板含有两个导向通道,术中将导板安放于椎体后方骨性表面,术者沿着导向通道钻探就能获得理想的钉道。
然而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使用通道型导板辅助椎弓根置钉时,当出现导板与椎体后方骨性表面贴合不紧造成置钉偏差时,术者无法在导板指引的基础上调整钉道钻探方向,只能去除通道型导板,进行传统徒手置钉。为此,我们对通道型导板进行改良,改良后设计出标杆型导板。标杆型导板在构造上去除了两侧的导向通道,增加了两个的定位孔和两个导向标杆。定位孔的位置即为术前预设的进钉点的位置,导向标杆的方向即为平行于最佳钉道的方向,导向标杆在定位孔内侧大约10mm的位置。使用此种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椎弓根置钉时,将导板与椎体后方骨性表面紧密贴附;通过导板的定位孔,使用超声骨刀钻破表层皮质骨;再以平行于导向标杆的方向,使用手钻钻探钉道,即可得到满意的钉道。当出现因软组织剥离不充分等因素造成的钉道钻探出现偏差时,术者可以在标杆型导板引导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徒手置钉经验调整钉道钻探方向,最终获得理想的钉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类似3D打印资讯
中国目前最大尺寸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设备交付用户钢铁研究总院